《第一号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指南于《指引》的根基之上增添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其关键更新涵盖了对重要名词的精准定义以及评估方式、常见可持续发展 / ESG 治理架构中人员构成与职权范围的明晰,还有制定应对 “影响、风险和机遇” 的策略、方法和规划的具体途径等。详细内容概括如下。

本文将对《可持续报告编制指南》的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开展点对点的对比分析,展示并总结主要变化内容,尝试揭示披露变化趋势,以期能为上市公司及投资者提供政策发展的有益参考。

随着ESG披露框架逐步完善,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两地的气候相关披露要求均呈现日趋标准化的态势。这种标准化不仅体现在披露内容上,也体现在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上,显示出全球气候治理迎来更广泛的共识与合作。尽管两地都在积极推动上市公司提高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但在具体实施细节和推进时间线上存在差异。

什么类型的ESG基金做得更好?从ESG整合深度上看,披露更为透明的ESG基金在绿色收入的平均占比上表现更为突出;从投资主题上看,环境主题基金及其细分下的转型主题基金表现更好。

鼎力可持续特别开发了绿色收入数据集。基于多年对国内外可持续活动目录的深研及服务金融机构经验,凭借体系化的先进数字生产管理系统,我们将《绿色目录》各细项逐一拆解、形成与财报语言相匹配的标准化对应体系,形成针对《绿色目录》三级颗粒度的定性及定量判断逻辑,精准识别公司营收组成中的“绿色”成分。

披露ESG指标及其方法学的ESG基金整体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WACI)和投资组合碳足迹更低;但当前ESG基金中披露应用ESG指标的比例极低,仅不到5%。部分ESG主题基金碳排放水平未显著低于传统基金,或因企业碳排放表现尚未成为核心策略因子。

《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作为《指引》的首个议题披露指南,重点解决气候变化议题“披露什么”的问题。《指南》第二号将《指引》中的气候变化相关披露要求细化为披露要点,用于帮助上市公司规范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涉及气候变化议题的内容,包括气候相关影响重要性评估、气候相关财务重要性评估、气候适应性和气候相关情景分析、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流程和方法、气候相关转型计划以及披露要点等方面。

《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基于《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细化而成,旨在规范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促进实践,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完善披露制度。《指南》作为《指引》的实施指南,未增加新的强制性要求,减轻了上市公司的披露负担。

近五年基金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WACI)总体波动,投资组合碳足迹趋势略有上升。其中,ETF碳排放强度有所下降,碳足迹居高不下;股票型基金WACI稍下降,指数型基金WACI及碳足迹均明显上升。

鼎力碳策®帮助客户精确量化投资组合的碳排放,包括投融资活动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计算投资组合的碳足迹。此外,鼎力碳策®还提供投资标的及组合层面的气候风险数据,支持基于行业的投资组合碳排放分析,推动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碳中和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