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制定林业碳汇管理办法,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林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
9月25日,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与渔业委员维尔吉尼尤思·辛克维丘斯共同出席对话会。
9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务会议,审议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会议指出,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降碳增汇、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9月23日,第三期外滩绿色金融报告发布,报告主题为“中国转型金融发展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发布报告。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是气候变化会对宏观经济形成较大影响。二是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机构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三是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增加了货币政策决策困难。四是气候变化会对金融稳定造成较大冲击。
当地时间2023年9月2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协定》包括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分享、海洋保护区设立、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等内容,旨在为全球海洋治理进一步建章立制。《协定》谈判于2004年开始,历经近20年后,于2023年6月最终达成。
9月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文章指出,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9月15日至16日,2023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南宁举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论坛并致辞。会议表示,中方期待与东盟各方加强合作,深化全球发展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相互促进,推进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进程,共同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支持。
会议指出,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降碳增汇、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会议强调,《管理办法》是规定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基本框架的统领性文件,对于市场启动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9月15日,历时三天的2023年ESG全球领导者大会正式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主题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诺贝尔奖得主、顶级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国际组织代表等嘉宾参加会议。
9月13日,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在2023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透露,上交所将推动ESG中国实践,大力发展ESG基金产品和指数供给,研究推出科创板ESG等指数,丰富投资标的,助力提升资本市场的活跃度。
9月7日,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郭俊在2023年中国可持续投资与自贸港建设论坛上表示,证监会正在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指引。在规则制定中,既要考虑指引在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也要综合考虑上市公司能力、市场机构能力和监管能力。从我国国情来看,整体以自愿披露起步比较稳妥。
9月8日上午,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宣传推介会在深圳交易集团举行。尽管当天深圳暴雨如注,但此次推介会依然吸引了华润置地、招商蛇口、比亚迪、欣旺达、达实智能、麦克韦尔等50多家企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