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研究洞察 / 详情

周丹平:ESG与碳数字化管理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2025年06月30日 来源:轩辕之学

编者按:


如何将ESG深度融入战略决策,实现环境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共生?如何突破供应链碳管理瓶颈,构建韧性低碳生态?


6月26日,轩辕之学举办轩辕分享日ESG系列第二次直播课,这次直播课以“汽车企业ESG战略:从合规到价值创造”为主题,邀请吉利汽车集团ESG 管理总监俞绍华、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ESG 和可持续供应链总监周丹平两位专家,分别从主机厂视角和如何用数字化破解ESG管理瓶颈两个角度进行了分享及讨论。


以下是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ESG 和可持续供应链总监周丹平的分享实录(有删节):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的周丹平,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为大家分享关于汽车产业链的ESG与碳的数字化、系统化管理。


通常,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下游客户和企业,或者一些品牌商的推动。来自麻省理工的一份研究表明,专门针对供应链的压力传导方面,其中来自于外界的压力,除了下游的买家和客户之外,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压力来源,就是投资人。


投资端、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会希望看到企业,尤其是产业链当中可能存在的ESG风险和降碳机遇。所以,其实在投资端,对于供应链的ESG管理和低碳风险的压力程度是排在第一位的。


另外,近年来全球范围,特别是欧盟地区,对于ESG监管和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全球化企业的产业链ESG和降碳的管理和风险识别。对于产业链上下游 ESG 和低碳管理,面临着是多方位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还有其他的角度,比如说在尽责管理层面,监管机构已经在出台相对应的要求,尤其是欧盟地区,最近修订的一揽子政策,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责指令》《零毁林法案》《电池与废电池法》等等。这一系列的国际监管要求,都是在针对我们的产业链,帮助企业去识别在产业链中的ESG风险和降碳机遇。



从产业链角度,其实很多企业都已经在做相应管理,其中,关于社会责任的部分,尤其劳工权益,包括人权的管理,也是在欧盟的政策当中。我们在做产业链管理的时候,一方面要去做好低碳的计算和管理,同时,也需要去关注风险管理,进行非常全面和系统化的产业链管理工作。



针对汽车产业链整体所面临的挑战现状,首先,中国本土作为供应链的大国,它的属性,环境的、社会的还有治理的风险,本身就存在。尤其社会责任的角度,风险的重要性是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环境领域,在范围三碳减排的压力也是非常明显。


第二,汽车供应链全球化带来ESG管理压力,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汽车供应链本身就非常复杂,涉及到各种的利益相关方,因素非常多。所以,我们需要去考虑,每个市场、每个区域、每个监管,相对应的一些要求和风险。当然,除了合规之外,还需要关注脆弱性的挑战,以及商业道德、地缘文化影响,市场给企业产业链带来的ESG压力也需要我们去关注。


还有,供应链的复杂性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供应链管理会管到一级二级供应商,还有一些可能更进一步会考虑到像矿产,和更上游的供应链,需要溯源它的风险,所以,产业链其实面临的这样多层级的管理,也会导致我们在ESG 和碳数据的收集,可追溯,透明度,以及可验证性方面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和挑战。


其他还有成本与可持续的平衡难题等等。


海外品牌商供应链ESG管理方面,通过各种第三方平台,像 CDP 平台去对供应商互动,或者去了解供应商的信息。这些内容里面,涵盖的范围跟 ESG 基本都是一致的。所以企业如果把 ESG 和低碳管理逐步的完善,也能帮助到企业去回应第三方评级,帮企业提升评级的结果。



其实,不管是从业务的角度,还是从合规的角度,还是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都是一个大势所趋,需要企业去持续优化的地方。



关于产品碳足迹,产业链下游客户会需要去计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满足国际市场的一些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Life Cycle Assessment(LCA)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科学评价环境影响的重要方法。对于企业来说,供应链等多方诉求都开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结果,产品碳足迹核算势在必行。鼎力科技有一些产品,比如碳管理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学能够帮助到企业满足LCA 的基本要求。


还有一方面,产业链下游客户提出SAQ、EcoVadis评估要求,针对劳工人权,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以及可持续采购,EcoVadis也是欧洲的一个第三方的平台,帮助供应商企业去提交相关的ESG 文件和指标,评估ESG 管理的表现。这些都是属于全球层面普遍适用的管理工具。


从战略和规划体系角度来讲,其实企业内部从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到制定碳中和路线图,最后进行数据和报告的披露,以及可能被资本市场评级,会需要跟多个利益相关方沟通,是一脉相承的体系化的工作。


基于以上,我们鼎力科技希望能够赋能到汽车产业链的企业,去帮助企业做更快速的落地,包括ESG 咨询,双碳咨询,尤其是搭建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在企业ESG信息收集过程当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通过系统化的数字化平台,能够快速的去进行整合,进行转化,进行流程打通,实现动态实施管理,并形成企业自有的ESG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从各个职能部门信息的收集和转化,到追溯和核实,最后对外披露,还有内部的KPI 绩效管理,通过ESG数据中台模型和系统,帮助企业迅速的进行ESG信息的整合管理和持续跟进。



针对碳的部分,我们开发了碳管易,提供科学高效的碳计算和管理工具,解决组织碳和产品全生命周期(LCA)碳足迹计算难点,进而支持企业实现数字化碳管理。



简单分享一些案例,比如针对电池行业的案例;对中国头部的电池企业已经进行碳管理数字化平台本地化的部署。客户价值创造方面,基于碳管易平台梳理近三年碳排放情况,规划碳中和目标及行动方案,回应海外供应链和欧盟对电池碳足迹的要求,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行碳管理与产品碳足迹测算。


第二个案例,对某头部车企科学碳目标研究、绿电采购指引、基于LCA的产品减排研究;该企业应海外总部的要求设定符合总部科学碳目标要求的目标和路线图,包括自身运营,上游供应链,以及车辆使用阶段的减排目标。


客户价值创造方面,协助满足集团欧洲总部的科学碳目标设定。基于LCA进行排放热点识别,减排效益分析,制定减排策略。


Q&A


针对周丹平的分享,线上多位观众针对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获得周丹平一一解答:


问题一: 欧盟CSDDD(2027生效)要求企业识别供应链人权与环境风险。汽车企业现有哪些“致命短板”?是否应优先整改某类供应商(如矿产、电池)?


周丹平:提到供应链的管理,涉及人权和环境的风险,“致命”短板倒谈不上。我认为,优化的空间还是需要持续关注,因为政策一直在变,市场环境也在变,产业链的情况也在变。所以,整个的风险是动态存在的,对于汽车产业链,它涉及的产品种类也比较复杂。


我们建议,企业要结合所在的行业,比如说是电池行业还是轮胎行业,是整车还是配饰,不同的行业,所关注的环境和社会责任的重点风险也是不一样的。还有,需要结合所在的地区,比如说是以中国地区为主,还是东南亚为主,还是欧盟为主,因为每个市场所关注的风险点也不一样。要结合行业特征、市场布局、以及当地的政策监管这几个内外部的角度,还有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去识别哪些是高实质性ESG风险,进行管理。


问题二: 鼎力“碳管易”平台宣称降本74%。但许多企业有ERP系统,为何仍需独立碳管理工具?数据如何与现有系统兼容?


周丹平:ERP系统主要是企业内部的职能或者业务端口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比如财务部门或者采购、物流、HR等,是企业内部的职能和业务的系统,实现业务的自动化流程化的管理。


碳管理系统跟 ERP 系统是两种不同的系统,“碳管易”平台管理系统,更多的是要帮助企业进行数据的收集、计算以及深度加工,数据的来源是企业的各个部门或者各个流程当中。如果企业本身已经有比较好的 ERP 系统,数据的基础建设或者数据要素本身比较好,比较健全,在做碳管理的时候,有很好的数据基础。碳管易平台因为它涉及到方法学、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还有一些因子库,是技术模型和方法学的系统集成。


通过ERP系统与“碳管易”平台很好的衔接与集成,可以更快速的去实现碳的计算和管理,帮助企业更快的提升效率,减少人工的反复计算和校对以及各个部门收集数据的过程。最终实现赋能企业高效碳管理。


问题三: 您分享的轮胎企业案例中,EcoVadis评级从铜级升银级。除碳足迹外,哪些指标能快速拉升评分?中小企业资源有限时该聚焦何处?


周丹平:您提到这个指标,它其实涵盖范围很广,EcoVadis涵盖四大主题,包括环境、劳工人权、还有可持续采购以及商业道德,其中又细分了37个主题,碳指标只是其中的一个议题。


企业想要去获得一个更好的分数,那么它需要从这四个维度同时都要进行关注,但是,也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每个维度和每个指标都会有不同权重,每个企业它在拿到一个问卷的时候,会看到给到了一个权重的分数,权重指标,所以,我们建议企业,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去关注那些权重占比比较高的议题和指标。


还有已经被评级过,那么,那些已经失分的地方,失分项也是我们会建议重点去关注的地方,所以这是两个角度。


问题四: 如何打造供应链韧性,让中小供应商不得不参与,或者说有什么办法让他们积极参与ESG管理?


周丹平:第一,从提升能力的角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供碳管理系统帮助供应商学习和提升碳的管理能力。第二,从降本增效的角度,中小型的供应商企业通过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给到企业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

  • 深圳
  • 北京
  • 上海
  • 香港
  • 工作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福中社区金田路4028号荣超经贸中心512B室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C座709室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500号华润时代广场12楼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香港中环遮打道3A号香港会所大厦16楼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2021-2024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4380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38号

  联系电话:+86 755 8388 1959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