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详情

双碳焦点 | 两部门:鼓励企业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和低碳计量;2021年中国绿色贸易额达到11610.9亿美元

2023年02月20日

内容摘要


【政策动向】

1.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2.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鼓励企业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和低碳计量

3.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诸多新成绩,推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4.北京:启动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5.河南:印发《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6.天津:印发《天津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7.山东:发布《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

8.欧洲议会通过2035年停售新燃油车议案

9.欧盟委员会:提出新城市公交车零排放,新卡车减排90%的目标


【行业聚焦】

1.报告发布|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

2.报告发布|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2)》

3.报告发布|全国工商联:出版《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

4.报告发布|IIGF:发布《2022中国碳市场年报》


【碳市场动态】

2月6日-2月1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93万吨,总成交额607.14万元。

2月13日-2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53.20万吨,总成交额3,054.45万元。


全文共5364字,阅读时间17分钟



一、政策动向


01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2月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通知明确七项重点工作任务,具体包括确定并公开年度名录,组织制订2023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组织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组织报送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组织开展年度排放报告核查,强化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开展对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评估。


02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印发《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和低碳计量


2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企业应当结合当前存在的计量能力短板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计量测试需求,确保必要的计量资源配置;并加强计量数据的积累,有条件的企业应开展计量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意见》强调,鼓励企业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和低碳计量。重点用能单位、排放单位应当配备能源资源、碳排放相关计量器具,满足能源资源、碳排放相关计量要求。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持续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研究建立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制度,为企业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服务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支持企业参与低碳、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计量技术研发,营造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环境。


03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诸多新成绩,推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并介绍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有关工作进展有关情况。


2022年,国家能源局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绩,如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带动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2022年,全年核发绿证2060万个,对应电量206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35%。2023年,要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推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1)完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2)是制订交易规则,进一步明确绿证市场主要成员的权利义务,系统设计绿证账户管理体系。3)同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推动绿证机制得到落实。


04

北京:启动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


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将全力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同时探索创新开发多种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北京绿色交易所将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05

河南:印发《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个绿色设计产品和节能节水技术装备产品;建成30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培育500个绿色工厂;培育5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培育30个绿色工业园区;建设100家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培育3—5家国内领先的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0项。


06

天津:印发《天津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2月6日,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天津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主要目标:1)到2025年,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碳相关标准、计量能力稳步提升;新建或改造不少于10项计量标准,制修订不少于10项计量技术规范。2)到2030年,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标准、计量工作重点从支撑碳达峰向碳中和目标转变。3)到2060年,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


《方案》提出:1)推动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实施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2)鼓励相关单位积极参与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评价等相关标准制修订。3)积极参与碳清除标准研制。4)开展市场化机制标准建设,鼓励相关单位积极参与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标准制修订。5)完善计量技术体系。6)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7)健全计量服务体系。


07

山东:发布《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


2月10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意见的通知。《方案》提出以下目标:1)力争到 2023 年底,山东推进碳金融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转型金融标准和激励机制基本建立;2)到 2025 年底,碳资产托管、碳保险等碳金融产品破题并不断丰富,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有效提升;碳债券融资规模达到100 亿元以上,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等。


《方案》提出五大行动,1)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构建“两高”重点企业工业碳账户、拓展工业碳账户多场景应用等。2)碳金融试点示范行动,开展碳金融区域试点、推进碳金融供给创新、开展碳关税应对试点。3)碳交易推进行动,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培育区域环境权益交易服务市场、 深化碳交易金融服务。4)碳金融支撑行动,探索建设“大数据+信用”碳金融数字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碳金融项目库。5)社会资本投入行动,构建绿色低碳基金群、为企业开展碳融资提供增信服务。


08

欧洲议会通过2035年停售新燃油车议案


当地时间2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2035年停售新燃油车的议案。新的立法规定了在2035年实现新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零二氧化碳排放的道路(欧盟整个车队的目标是将新的汽车和货车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年减少100%)。中期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燃油轿车减排55%,小货车减排50%。这意味着由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驱动的车型从2035年起将无法在欧盟上市。欧盟委员会将于2025年前推出新的方法学,以评估报告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和货车的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并且从2025年底开始,欧盟委员会将每两年发布一份报告,以评估实现零排放道路交通的进展。


09

欧盟委员会:提出新城市公交车零排放,新卡车减排90%的目标


当地时间2月14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自2030年起新重型车辆(HDVs)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欧盟委员会建议,与2019年的水平相比,对几乎所有新的经认证的HDV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进行逐步加强,具体而言:1)到2030年减排45%;2)到2035年减排65%;3)到2040年减排90%。此外,为在城市中更快地部署零排放公交车,委员会还提议到2030年实现所有新城市公交车零排放。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减少运输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卡车、城市公交车和长途巴士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以上,占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25%以上。这些强化的排放标准将确保道路运输部门的这一部分为转向零排放的流动性和欧盟的气候和零污染目标作出贡献。该提案还将通过降低对进口化石燃料的需求,提高欧盟运输部门的节能和效率,对能源转型产生积极影响。


二、行业聚焦


01

报告发布|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3年全球电力市场报告》


当地时间2月8日,国际能源署 (IEA) 发布《2023年全球电力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称,未来三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加快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风能、太阳能和核电的增长,将主导全球电力供应的增幅,这意味着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已经逐步接近顶峰。亚洲将推动电力需求迅猛增长,IEA预计全球电力需求在2023年的增幅约为2.6%,在2024年增幅约为3.2%,比新冠疫情前几年的平均增速2.4%有所提高。预计未来三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70%以上将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目前预计,到2025年,中国在全球电力消费中的份额将从2015年的四分之一上升到创纪录的三分之一。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在未来三年内主导全球电力供应的增长,平均满足90%以上的额外需求。2022年至2025年间,全球天然气和煤炭发电量将基本持平。在 2022 年达到历史新高后,发电排放量将在 2025 年之前趋于平稳。


图一:全球和地区电力需求百分比变化(2019-2025)


图二:2015-2025年全球发电排放量变化


02

报告发布|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2)》


2月6日,商务部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该报告是继2017年发布首部绿色贸易发展报告后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绿色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欧盟、美国发展靠前。2021年,中国绿色贸易额达到11610.9亿美元,超过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贸易国,在全球占比达到14.6%,比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报告》指出,中国各省市绿色贸易发展差异明显;建议探索设立“国家绿色贸易发展示范区”,打造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的国际低碳规则对接先行区和绿色贸易促进平台;加快制定科学完善的《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


03

报告发布|全国工商联:出版《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


近日,全国工商联首次出版发行了《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总结了2021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节能降碳、绿色转型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


《报告》显示,1)约九成民营企业对“两个正面清单”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发展的认同度较高。有62.6%的民营企业入驻当地工业园区,其中有色、化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民营企业入园比例更高,达83.3%、78.4%、71.9%。2)约30%的民营工业企业编制过“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相关实施方案,53.5%的高耗能行业的民营企业设立了专门负责节能降碳相关职能部门并积极应用减碳技术。3)近四成高耗能行业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和节能环保投入稳步提升,同比上升5%及以上。4)95.0%的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办公、生产和仓储场所制定了节能降耗措施;37.8%的企业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比保持稳定和上升。超过40%的民营钢铁企业编制过“双碳”实施方案,20%左右的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同比下降5%及以上。


04

报告发布|IIGF:发布《2022中国碳市场年报》


2月14日,中国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发布《2022中国碳市场年报》(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1)2022年,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工作重点集中于数据质量治理体系与碳配额分配方案的完善,并未急于开展行业范围的扩容,也未增加参与主体类别。相比于2021年,2022年全国碳市场呈现量跌价升的态势,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与成交额分别为5089万吨和28亿元,CEA收盘价和年内成交均价分别为55元/吨和55.3元/吨。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4.8亿元。2)生态环境部目前已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有望加快推进。3)中国地方试点碳市场整体成交量下降,相较上一年降幅达18%,仅有湖北、上海和福建碳市场成交量增加。


图三:全国碳市场各月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比例


图四:地方试点碳市场2021-2022年度碳配额成交均价对比


三、碳市场动态



2月6日-2月1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93万吨,总成交额607.14万元,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56.00元/吨,最低成交价56.00元/吨。本周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0.00万吨,成交额555.00万元。


2月13日-2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53.20万吨,总成交额3,054.45万元,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57.50元/吨,最低成交价56.00元/吨。本周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20.00万吨,成交额2,875.00万元。



  • 深圳
  • 北京
  • 上海
  • 香港
  • 工作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4028号荣超经贸中心812室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2号中国惠普大厦1101-3室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500号华润时代广场12楼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香港中环渣打道3A香港会所大厦16楼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2021-2024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4380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38号

  联系电话:+86 755 8388 1959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