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包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及技术开发区,要求名单中的城市和园区,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各试点城市和园区需要履行主体责任,将碳达峰试点建设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承办的「分论坛:ESG国际趋势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于11月29日在深圳“2023向光年会| ESG 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新——ESG生态大会”现场顺利举办。
11月28日,港交所网站消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今天(星期二)宣布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包括建立“环境、社会及管治 ”生态系统,推动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并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旨在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这一举措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全面策略,推动关键产品的碳足迹管理,并促进相关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中上协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柳磊致辞指出,上市公司做好ESG可持续发展工作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在要求,在实践中广大上市公司对ESG的认识日益加深,开展ESG工作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通过完善ESG治理体系、丰富环境保护实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式,主动提升ESG实践质效。
11月17日,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联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主席国科特迪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席国埃及,共同发布联合声明。强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与荒漠化加剧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以及需要国际社会协同应对这些挑战。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建设,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总结提炼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做法和有益模式,并将其运用到转型金融领域,是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为此,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2023年7月16—19日在北京、11月4—7日在加利福尼亚阳光之乡举行会谈,并发表声明。